在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丝绸学院)的育人沃土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扎根育人一线,用坚守诠释责任;他们用心倾听青春心声,以真诚点亮成长之路,努力成为陪伴学生的知心人、热心人与引路人。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学院“优秀班主任”的故事,领略师者的别样风采。
朱维:聚微光成炬,点燃学生心中的热爱与远方
轻化工程22(2)班主任,轻化工程系专任教师,特聘副教授。教育路上,他以“微光”为喻,尊重守护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他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在学风建设和生涯规划中细致关怀,成为学生信赖的倾听者。同时,朱老师注重实践育人,组织户外研学、团日活动,搭建学生能力提升的“成长阶梯”。所带班级荣获“优良班风”荣誉称号、校新生团支部风采展演三等奖,班级学生在低碳循环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级奖项,两位同学成功保研至双一流高校。

郎晨宏: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肩上有责的青春引路人
纺织工程23(2)班主任,纺织工程系专任教师,副教授。她以“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肩上有责”为育人信念,做学生成长的青春引路人。始终将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想成长放在首位,通过深入寝室、定期谈话精准把握学生动态。着力营造见贤思齐的班级氛围,组织学习分享、建立互助机制,班级获“校优良学风班级”称号,班级学生在“互联网+”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多人获评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此外,她积极搭建专业与行业桥梁,激发学生科研热情。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创新训练计划立项,为学生未来的学术与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屠乐希:亦师亦友,做有温度的“暖心人”
丝绸设计与工程23(1)班主任,纺织品(丝绸)设计系专任教师,讲师。她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方位、多角度关心和支持学生的成长。坚持开展全覆盖的大学生涯规划谈心谈话,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班级学生累计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学金十余次,同时屠老师高度重视寝室建设与集体凝聚力,班级中多个寝室获评“院级特色寝室”“院级爱心寝室”。她坚持“谈心谈话常态化”,每周与学生一对一交流,从学业到生活,从职业规划到心理疏导,她总是耐心倾听、悉心引导,成为学生心中那束温暖而坚定的光。

翟世民:本从学生中来,再回学生中去,做知心引路人
轻化工程24(1)班主任,轻化工程系专任教师,特聘副教授。翟世民老师秉持“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的理念,以知心人身份倾听学生心声,通过主题班会、课题旁听、茶话会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在他的引导下,2024-2025年第1学期班级转专业率为0,远低于往届同期转专业率。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无私分享个人经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竞赛,学生屡获优秀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并在“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中斩获省级金奖、一等奖多项。同时注重培养集体荣誉感,推动班级实现从“点”到“面”的整体进步,班级荣获校新生团支部风采展演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