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纺织艺术如同一条璀璨的丝带,贯穿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浙江理工大学纺织(丝绸)学院,作为深耕纺织领域、传承丝绸文化的学术殿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匠心独运的技艺和前瞻性的科研视野,致力于编织未来的纺织梦想。值此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纺织强国”系列主题专栏,旨在通过一系列行业专家讲述纺织故事,解读行业趋势,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深刻体会到纺织行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纺织之旅,见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纤维之间的艺术与科学,共同书写纺织强国的辉煌篇章。期待“纺织强国”系列主题专栏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理论与实践、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激发更多人对纺织行业的热爱与追求,携手共创纺织事业的美好未来。————过去的2024年国际局势纷繁复杂,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化纤整体产业链承受着巨大压力,但行业承压而上整体依旧呈现了恢复性增长态势,实属不易,展现了行业强大的韧性。岁末年初,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从多角度了解了过去一年化纤行业的表现,并围绕当下行业的趋势、挑战与机遇进行深入探讨。陈新伟表示: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之年,政策环境正在逐步调整变化,行业仍然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的氛围笼罩下,产品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绿色发展、产业链协同是行业实现稳健发展的关键。

2024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向好态势,为纺织化纤行业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化纤行业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平均开工负荷总体处于高位,产量在低基数基础上同比较快增长;上半年化纤市场相对平稳,三季度成本支撑减弱;化纤出口量同比基本持平;行业经济效益同比提升,运行质量有所改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实际新增产能放缓。但是,陈新伟表示,从运行上看,需要关注的是:随着低基数效应减弱,部分指标的增速环比在放缓。并且行业目前整体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27%,仍处于近年来偏低水平。与利润率偏低相对应的是,企业库存的高企。近几年,化纤部分领域产能增长较快,导致行业内卷严重。2024年以来,虽然新增产能有所放缓,但是在高基数的情况下,高开工也造成一定供应压力,供需格局偏弱,企业间竞争加剧。在需求并未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企业库存压力增加,特别是涤纶长丝、氨纶库存增加明显。高库存不仅占用企业大量资金,而且在市场处于下行走势时,库存贬值也影响企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因此2024年的国内市场,无论是从竞争态势还是供需关系上企业都面临着巨大压力。那出口方面表现如何?陈新伟告诉记者,2024年化纤行业受贸易壁垒影响,化纤出口压力较大。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1-9月化纤主要产品合计出口量同比下降5.08%。其中尤其是印度市场,受BIS认证的影响,我国对印度出口涤纶长丝同比下降9.13%,土耳其本土产能增长替代了部分进口量,导致我国涤纶长丝对土耳其出口下滑幅度仅次于印度。但值得欣慰的是,1-11月化纤产品出口量同比增长0.17%,累计同比增速已经由负转正,在年底上扬的“小尾巴”给了行业开拓海外市场增添了一些信心。总的来讲,陈新伟表示,2024年整个化纤行业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在顽强前行。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激烈的竞争态势,企业纷纷寻求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市场拓展等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同时,行业内部也在加强协作与共赢,共同应对外部挑战,推动整个化纤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化纤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至关重要。陈新伟表示2024年化纤行业一批科研成果获评行业科学技术奖。比如:浙江理工大学与浙江千禧龙纤等完成的“防弹防切割用UHMWPE纤维及其轻量化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港虹纤维与北京服装学院等完成的“聚酯复合纤维熔体直纺工程化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桐昆集团等公司完成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全局可视 可析智能大数据平台及集成技术”项目获评“纺织之光”科学技术一等奖;包括新凤鸣集团等完成的“高效钛系催化剂研发及在聚酯熔体直纺产业化中的应用”项目在内的4个项目获评“纺织之光”科学技术二等奖。在前沿学术研究方面,陈新伟表示,2024年国内相关院校与企业相继涌现出大量行业前沿研究论文,涵盖了从基础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创新等多个维度。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武汉纺大和浙江理工共同发表的《兼具高效抗熔滴性能的彩色聚酯纤维》,西安工程大学《Janus石墨烯/PBO织物基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及其在智能消防领域的应用》,浙江恒逸与东华大学发表的《阳离子可染抗紫外聚酰胺纤维制备与性能研究》等。这些研究对未来行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具有深远的引领作用。在工艺技术方面,2024年唐山三友、青岛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废旧棉再生纤维素纤维开发及产业化》及《多色系高色牢度原液着色粘胶纤维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两个项目整体技术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废旧棉制备粘胶短纤维产业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的开发,推动了行业减污降碳和节能减排等技术创新与应用。朗昆新环保和宜宾海丝特纤维共同承担的《粘胶纤维生产二硫化碳尾气生物法处理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粘胶纤维废气治理生物法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应用。四川衡耀、四川大学、四川炬原玄武岩纤维及成都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连续玄武岩纤维表面修饰及高品质预浸料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的涌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近年来,品牌建设成为了众多化纤企业的共识,通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不仅能够提升产品附加值,还能增强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国纤维流行趋势是化纤协会立足企业品牌建设顺势打造的行业年度品牌活动,已成为国家新材料推广、产业链协同创新示范平台,是国家纺织行业权威的趋势发布IP,是引领产业链、价值链提升的重要引擎,也是链接产业上下游以及终端消费者的引力场与风向标,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在全球化纤工业和我国纺织工业大体系中的地位,成为中国工业体系在高度市场化环境下践行“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品战略”的代表之作。陈新伟表示2024年中国纤维流行趋势的发布效果稳中有进,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在流行趋势平台支撑下,更多企业走向创新、绿色之路,企业开展的新品发布会形式更加多样化,积极推动了行业及企业的品牌建设,企业获得感增强。陈新伟介绍,2024年度发布的流行纤维,平均利润率为16.8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85%的企业认为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发布对入选企业向下游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品牌建设无法一蹴而就,除了流行趋势,化纤协会还倾心打造了“中国纤维品牌联动创享汇”活动,该项活动建立了《中国纤维品牌评价指标体系团体标准》,为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工作提供依据,并根据此项标准建立了纤维品牌库,2024年正式对外发布了首批入库的8个纤维品牌。中国纤维的品牌建设工作在2024年实现了稳步推进。
“十四五”以来,化纤行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和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加快制造方式的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绿色工厂和绿色产品数量不断增长。陈新伟从绿色纤维重点的品种方面进行了介绍: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结构不断优化,规范企业数量增加,化学法再生路线实现产业化,高品质瓶片纺再生涤纶纤维得到市场认可。莱赛尔、聚乳酸等生物基纤维产业化水平提升。原液着色纤维市场份额继续增长。绿色制造水平方面,陈新伟表示:行业整体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能源消耗强度及污染物排放强度保持下降,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明显,原位聚合等先进生产技术取得产业化突破,绿色发展标准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在绿色发展方面,为了推动整个行业从原料端实现绿色发展,化纤协会打造了绿色纤维认证工作,该项工作自推出以来,企业数量及其产品规模保持增长,截至2024年底,绿色纤维及制品认证企业达38家,其中两家下游制品企业。绿色纤维认证工作引导行业走绿色发展之路,倡导绿色原料、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绿色产业链建设。经过多年的宣传推广和认证示范带动,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原液着色化学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为代表的绿色纤维已经在市场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生产企业以绿色纤维为产品制造方向,下游客户则倾向选择绿色纤维为原料的制品,“可以说绿色纤维推动了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陈新伟说道。
2025年度展望
展望2025年,外部环境具有更多不确定性,尽管国内宏观政策表示将更加积极有为,推动经济向上发展、结构向优转变,但陈新伟提醒广大化纤企业,行业供需偏弱格局如果难以有效彻底改善,那么运行仍将面临较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企业仍需保持谨慎乐观以应对市场变化。具体来讲,原料端方面:化纤主要原料,如PTA、CPL供应充足,原料成本相对宽松,将对行业盈利有一定贡献。同时,煤制原料、生物基原料相关技术的进步,也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但是受地缘冲突的不确定性影响,国际油价波动将是影响化纤市场的一大干扰因素,影响企业对原料和市场的把握,进而影响盈利能力。供应端方面:化纤产能增速将较扩产周期有所放缓,但是供应压力不减。供需偏弱格局下,行业企业仍需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竞争,积极推动行业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需求端方面: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稳中承压。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其中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从政策层面看,纺织品服装内需仍有积极支撑。但居民就业及收入预期偏弱等制约因素仍然存在,且纺织品服装的刚需属性在逐渐减弱。外需方面,贸易环境更趋复杂,贸易保护趋势正在全球蔓延,国际纺织供应链格局也将加快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压力增加,化纤产品出口仍需培育竞争新优势。2024年底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统筹”,这也为化纤行业2025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就此陈新伟指出: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化纤行业一方面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拓宽化纤产品在大健康、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以产品创新支撑跨界应用,以场景创新挖掘市场潜力。产业链协同方面,陈新伟指出化纤行业要优化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形成紧密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链体系,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绿色发展方面行业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继续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扩大绿色纤维生产,构建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同时企业还需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战略导向,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速全产业链绿色转型。两化融合方面,行业应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精益化柔性化水平,并推进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业的应用,以实现制造过程全流程数字化和生产装备智能化;国际市场方面,行业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要紧抓“一带一路”、RCEP等区域贸易合作机遇,更多研究与东南亚、中东地区等的投资与商贸合作,在基础设施和特色行业集聚方面寻求更多机会,推动化纤产品的出口增长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拓展国际视野,加快提升全球化服务能力。据悉,在2024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根据《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管理规定》和《民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初评和全国性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终评、公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评估等级为5A级。陈新伟表示,今后,协会将进一步提升服务政府、行业和会员企业的水平,进一步规范协会运营,积极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