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纺织艺术如同一条璀璨的丝带,贯穿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浙江理工大学纺织(丝绸)学院,作为深耕纺织领域、传承丝绸文化的学术殿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匠心独运的技艺和前瞻性的科研视野,致力于编织未来的纺织梦想。值此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纺织强国”系列主题专栏,旨在通过一系列行业专家讲述纺织故事,解读行业趋势,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深刻体会到纺织行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纺织之旅,见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纤维之间的艺术与科学,共同书写纺织强国的辉煌篇章。期待“纺织强国”系列主题专栏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理论与实践、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激发更多人对纺织行业的热爱与追求,携手共创纺织事业的美好未来。
————在江西这片充满革命历史记忆的红色沃土上,如今正掀起一股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热潮。去年11月,记者在于都县召开的2024江西纺织服装周暨第五届江西(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上,有幸与江西省纺织工业协会执行会长郑高政邂逅。再次相见,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展开。


培育打造新型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从井冈山的隆隆炮声,到于都河畔那感人至深的《十送红军》,这片土地与中国革命的历史紧密相连,魂牵梦绕。而如今,江西正以崭新的姿态,成为纺织服装产业承接的重要基地,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成功跻身全国同行业发展的第二方阵前列。
高会长向记者介绍,过去的一年,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成绩斐然。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1月份,全省化纤业营收同比增长7%,利润增长近1倍,产量增长14%,高出全国同全国水平,链主企业赛得利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二是服装生产和出口有优势。1~11月,全省服装产量达10亿件,同比增长7.5%,高出全国3.1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具有相对优势,出口额位于全国各省第九。青山湖针纺企业今年的外贸出口订单持续火爆,三是印染业形势喜人,印染布产量同比增长一倍,企业的生产效益普遍较好。
谈及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的特点,郑会长如数家珍。产业基础良好是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的显著优势。从前端的化纤、纺纱,到中端的织造、染整,再到后端的研发设计、成衣制造,江西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服装为重点,棉纺、针织、化纤、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产业特色鲜明也是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的一大亮点。在粘胶短纤、羽绒服、针织服装、纱线等细分行业领域,江西在全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江西省粘胶短纤产量四分天下有其一,彰显出在这一领域的强大实力;充分证明了江西纺织服装产业在特色细分领域的卓越表现。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集群化发展势头良好。全行业已培育出共青城市、青山湖区、于都县、德安县、奉新县、万年县、濂溪区等省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其中,共青城市以羽绒服为主打产品,已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山湖区是全国第四大针织服装产业基地,其“青山湖针纺”品牌更是江西省首个区域针纺品牌;于都县主要生产女装、牛仔服、西服等,先后荣获“中国服装优质制造创新示范基地”“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不仅促进了产业的集聚效应,更提升了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此外,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当前,江西纺织服装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快。数字化公共平台建设也初见成效,纺织“产业大脑”已被纳入省级“产业大脑”建设,并完成了揭榜挂帅工作。这一系列举措,为江西纺织服装产业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助力其在新时代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江西省纺织行业协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协会联合江西服装学院、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江西省纺织服装行业产教融会共同体开展了众多落地工作。在培育打造新型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方面成绩卓著,成功培育了江西德安、共青、分宜、万年、青山湖、于都六大新型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在服装产业、棉纺产业、化纤产业以及生产服务型环节(梧桐台 + 中国联通)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谈及江西省纺织工业协会的工作,郑会长说,我们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致力于汇聚内外优势和研发力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学研用银”深入融合,各级单位积极发挥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聚焦高精尖、高品质、高环保的纺织服装技术领域,共同为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的全新发展贡献力量。在壮大创新主体、收获创新成果、展示创新品牌、举办创新论坛、谋划创新决策等几大方面,协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为产业的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多举措进一步激发行业活力
展望2025年,郑会长表示,江西省纺织工业协会将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孙洪山副省长的讲话要求,以贯彻落实纺织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为主线,着力落实行动方案,全力推动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朝着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方向发展。
在运行管理方面,协会将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首先,优化协会会员单位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会员加入与退出的管理机制。吸纳一批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企业加入协会,同时清退一批缺乏创新动力及积极性不高的会员单位,以此提升协会会员的整体质量和活力。其次,统筹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努力形成具有上下配套、协同攻关能力的网链结构,增强产业的整体韧性和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激发行业活力,协会还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培育下设各级专委会,鼓励支持各级专委会独立而又互动地开展各类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与合作激情,充分调动各专委会在设计、展示、创新、科研、生产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交流工作,2025年协会将积极主动地深入各级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交流等接地气的活动,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三是加强纵向联系,做好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沟通的桥梁。积极接受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及时向企业宣传有关的新政策、新动向,同时将企业及各会员单位面临的困难、苦衷及疑难问题反馈给政府及相关部门,让协会这个平台真正活跃起来,发挥其应有的纽带作用;四是助力产业数智化发展,将各级产业研究院所的科研成果布局到企业创新之中,促进纺织服装数智化运营中心和供应链中心的高效运作,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在技术攻关方面,协会同样制定了详尽的计划。一是协助企研项目攻关,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二是提升申报项目立项率,加强对项目申报的辅导和审核,提高项目的质量和竞争力,争取更多的项目获得立项支持;三是促进产学研紧密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四是举办多场科创论坛,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分享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五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与相关实力大学建立友好合作机构平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提升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尽管受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纺织服装产业目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诸多挑战,正处在“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但正如那句“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抵达”所说,江西纺织服装产业凭借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良好的产业基础、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各方的共同努力,必将在“长征文化”与“时尚文化”的完美融合中,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