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纺织艺术如同一条璀璨的丝带,贯穿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浙江理工大学纺织(丝绸)学院,作为深耕纺织领域、传承丝绸文化的学术殿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匠心独运的技艺和前瞻性的科研视野,致力于编织未来的纺织梦想。值此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纺织强国”系列主题专栏,旨在通过一系列行业专家讲述纺织故事,解读行业趋势,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深刻体会到纺织行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纺织之旅,见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纤维之间的艺术与科学,共同书写纺织强国的辉煌篇章。期待“纺织强国”系列主题专栏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理论与实践、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激发更多人对纺织行业的热爱与追求,携手共创纺织事业的美好未来。

祝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推动纺织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陈少军
2023年12月6日,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光荣捧回“高效节能数字化定形机系列智能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2023年度“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至高荣誉的见证,更是多年来远信工业深耕细作,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力高端智造染整设备的褒奖。

瞄准行业痛点
加速数智转型
“定形是印染加工中的重要环节,定形能耗约占印染总能耗的40%,而实际有效能耗仅占30%,大量热能以废气形式排放,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远信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军表示,研究这个项目的起因,其实源于大家对纺织印染行业现状的深刻认识与反思。“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行业的绿色发展。”
陈少军介绍,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难点。首先,多场耦合作用下的传热传质机理非常复杂,建模和调控都很有挑战性。对此,他们团队经过反复试验和模拟,终于解析了这些机理,并提出了混合介质复合相变的传热调控方法。其次,在设备结构和参数优化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为了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分析,最终创新设计了双层拉幅定形机,并优化了喷嘴、流道和烘房结构。”
不仅如此,在克服这些难点的过程中,远信工业还联合东华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就项目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做出了深入研究。“项目团队全体人员也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大家经常加班加点,进行反复的试验和调试。有时候,一个数据不对,就要重新做一遍试验。”陈少军回忆道,“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们最终攻克了这些技术难题,取得了今天的成果。”

“这一荣誉的获得,不仅提升了远信工业的品牌知名度,还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陈少军表示,一经推出,高效节能数字化定形机系列智能装备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客户反馈非常积极。“这不仅帮助我们巩固了现有的市场份额,还为我们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通过该项目的产业化应用,不仅实现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正是如此,这一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对于推动纺织印染行业的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具有重要意义,极大提升了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传统定形机在能耗和污染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而高效节能数字化定形机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能耗的大幅降低和排放的显著减少。这对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智能化技术也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做出了贡献。

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当前,印染行业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较多,在加快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同时,企业必须要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面的转型与升级,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陈少军表示,今后,印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效节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随着能源成本的上升和环保要求的提高,高效节能技术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研发新的节能技术和设备,降低能耗和排放,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是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融合创新。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是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只有将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与纺织印染生产相结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通过数字化设计、模拟和生产,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和效率,创造出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纺织品。
三是环保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纺织印染行业也必须承担起责任。环保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四是关注生物技术在纺织印染中的应用。利用生物酶进行染色和整理,不仅能够提高产品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针对以上几点,今后,远信工业的研究方向与计划都要围绕这几方面进行布局和挑战。”陈少军介绍,今后,远信工业将继续深化高效节能定形机的研发,提高设备的节能性能和智能化水平。同时,在开发新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等方面,如智能控制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将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智能化和数字化。同时,还将加大力度开发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染色机及其他纺织印染设备。“此外,我们还将重点关注热能回收和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以形成更加完善的环保解决方案。”
谈及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行业影响力,陈少军高度赞誉“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推动纺织行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表示,通过设立科技奖励,基金会激励了广大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创新热情,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于科技奖励工作,陈少军建议,今后,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可进一步加大奖励力度和覆盖面,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企业参与到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中来;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理念,联合更多的创新力量,共同推动纺织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简介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是在1996年设立的“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的基础上,由一批拥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愿为中国纺织行业科教进步作贡献的优秀纺织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资金成立的。2008年5月在民政部登记注册成为全国纺织行业性基金会,注册资金2000万元。
截至2024年底,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已支持纺织科技奖1804项、优秀教师和学生4912名、优秀教学成果3120项、针织科技创新贡献成果145项、应用基础研究103项、科技成果推广355项、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397名、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43家、个人16人。
自1997年至今,科技教育公益活动支出超2亿元,对促进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