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纺织艺术如同一条璀璨的丝带,贯穿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浙江理工大学纺织(丝绸)学院,作为深耕纺织领域、传承丝绸文化的学术殿堂,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匠心独运的技艺和前瞻性的科研视野,致力于编织未来的纺织梦想。值此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纺织强国”系列主题专栏,旨在通过一系列行业专家讲述纺织故事,解读行业趋势,让每一位读者都能深刻体会到纺织行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更是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纺织之旅,见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纤维之间的艺术与科学,共同书写纺织强国的辉煌篇章。期待“纺织强国”系列主题专栏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理论与实践、梦想与现实的桥梁,激发更多人对纺织行业的热爱与追求,携手共创纺织事业的美好未来。
————

“青岛大学房宽峻教授是我们的首席科学家,在房教授团队的帮助下,我们在技术改造、创新工艺等方面都有了新突破。公司的‘棉织物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与强碱和水的再生利用技术’还荣获‘纺织之光’2022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愉悦家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愉悦家纺)董事长刘曰兴告诉记者,公司与青岛大学房宽峻教授团队续签了进一步合作的协议,在医疗健康纺织材料的开发方面加强技术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就像找对象,找到一个合适的伙伴并不容易。”房宽峻说,他将永远珍惜与愉悦家纺的合作,不断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质量,打造新时代产学研合作样板。
不懈创新,收获科研累累硕果

三十余年如一日围绕纺织印染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问题,房宽峻常年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为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房宽峻研究的棉印染废水源头减量与水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已建成国内首条15000 吨/ 日废水近零排放示范线,废水再生利用率达到95% 以上;数字化印染技术首次发现了喷墨印花“线段簇”像素特征,创建了点阵混色叠加颜色模型和全新的喷墨印花成像理论,研制出全球首条高精度圆网清洁印花生产线,产业化成效显著;活性染料清洁染色技术,创新开发出纤维、纱线和织物连续无盐清洁染色成套工艺技术和装备,节约化学品60%,减少废水排放30%,促进了行业节能减排。他同时还研究攻克了纳米碳素复合纤维与功能产品产业化成套技术,开发出5V 电源驱动红外光暖疗等系列产品,开创了“衣”疗健康新途径。

房宽峻主导开发的个人防护、空气净化和超高洁净场所用系列纳米纤维复合膜材料和产品为企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其中,纳纤膜防护口罩等产品被2022冬奥会运动员、工作人员广泛使用,得到一致好评。他带领团队研制出的纳米碳素复合纤维保暖、抗静电和抗菌等系列功能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成果在杭州绘睡、上海仟兆和愉悦等多家企业实现了推广应用,远红外理疗、抗静电和抗菌等高品质功能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他还攻克了精密织造、赋弹紧密定型和生物涂层等人造血管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出大口径人造血管。收获众多价值巨大的科研成果,房宽峻阐述了自己对创新的理解:“从科技层面来说,创新是为了发展需要,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产品。创新的本质是‘创’,是突破,也就是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旧的常规戒律。创新的核心是‘新’,是新的理论、技术或产品的诞生。”
引领织物印花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房宽峻从事的科研攻关中,数字喷墨印花技术是花费力气最大、攻关周期最长的项目。1999年,房宽峻到美国参加国际会议期间,了解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喷墨印花技术。这项技术对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技术进步非常重要。回国后,房宽峻就开始查阅资料进行研究。这项技术之所以攻关时间长,是因为它是一项全新的革命性的印花技术。在理论上,沿用纸张喷墨打印的理论来指导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开发和生产,针对性不强,不符合纺织品喷墨印花实际情况。因此,对墨滴的形成及其与织物的相互碰撞,以及印花图像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建立纺织品数字喷墨印花理论体系非常重要。在技术方面,从喷墨印花用的墨水、表面处理剂等专用化学品,到喷墨印花设备全部依赖进口,并且印花工艺也不成熟。一开始,房宽峻主要着眼于最环保的涂料喷墨印花技术开发。但当时,国内纺织印染行业对环保型的印花技术并不是非常重视,成果很难推广。在研发过程中,房宽峻发现国内企业普遍使用进口的染料墨水进行喷墨印花,所以对染料喷墨印花墨水技术进行了重点开发,目前已经在愉悦等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应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同时,房宽峻在世界上首次阐明了喷墨印花墨滴的“线段簇”成像机制,创建了全新的织物喷墨印花理论。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房宽峻对喷墨印花设备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房宽峻的团队研发出了世界首条喷墨印花与圆网印花复合生产线,实现了喷墨印花与传统圆网印花的有机结合,两者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既突破了喷墨印花效率低、成本高、颜色不易匀透等问题,又大幅度提高了传统圆网印花的精度,引领了织物印花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实现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复合膜材料产业化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六,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房宽峻和他的团队就开始了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复合膜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工作。在这之前,房宽峻对静电纺丝技术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开发,有一定的基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面暴发,导致做口罩的熔喷布等材料供不应求,价格飞涨。开发新型病毒和细菌防护材料就成了房宽峻这些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确定了这个任务,房宽峻团队的成员,从澳大利亚刚回国的牛海涛博士,也从青岛赶到滨州,第一时间加入到纳纤膜项目的研发过程中。印染生产部门的机械工程师也加入到项目研发队伍里来,组成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强大团队。大家分成不同的攻关小组,夜以继日,团结奋斗,没有一个人掉队。当时,因为抗击疫情需要,房宽峻团队居住的小区只能早上和晚上的五点到八点才能出入,很多时候试验进行到晚上九点、十点,就没有办法返回居住的公寓,所以大部分人就吃住在试验现场。那是难忘的一百天,奋战的场面仍然历历在目,纳纤膜项目最终取得了成功。纳纤膜的研发成功不仅具有很好的防护效果,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上首次赋予了防护口罩佩戴舒适性。用纳纤膜做的口罩透湿透气性极佳,外观时尚,得到消费者广泛好评,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佩戴口罩防护病毒传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不仅是传统纺织大国,也是纺织强国。这背后,是科研力量的持续赋能,让发展成熟的传统行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这正是房宽峻一直努力的方向。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2年底,他又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特别贡献奖——“桑麻学者”称号,该奖项用以表彰在纺织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卓越成就和对推动纺织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纺织行业科技工作者。

房宽峻认为,纺织行业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满足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不同领域需求的新型纤维材料、智能化纺织品。加强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纺织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传统领域仍需要加强绿色可持续生产技术的研究。房宽峻表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通过设立科技奖励,激励了一大批纺织行业的科研人员和团队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并且奖励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到了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中来。基金会还推动了一大批纺织行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转化落地和应用,在行业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中,促进了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和协同创新,提升了纺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将“推进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人才成长和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这一宗旨贯穿进了基金会的所有活动和工作。房宽峻建议,今后对经行业科技奖励机构推举产生的行业科技奖项成果以及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基金会也可以给予奖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