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嵊州举办先进柔性可穿戴器件与传统特色产业融合专题研讨会,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发布日期:2025-04-03  来源:   点击量:

4月2日上午,先进柔性可穿戴器件与嵊州传统特色产业融合专题研讨会在嵊州宾馆成功举行。研讨会由嵊州市委人才领导工作小组办公室、嵊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理工大学嵊州创新研究院和江明院士工作站共同主办。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郭玉海,嵊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郭伟锋,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丝绸学院)院长于斌,浙江理工大学嵊州创新研究院院长苏淼,浙江理工大学产业技术中心副主任彭来湖,以及组织部、科技局、科协负责人,本地企业家代表,产业界企业家代表,浙江理工大学部分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江明院士工作站团队成员等近百人出席研讨会。

郭伟锋副市长为本次研讨会致辞,郭伟锋代表嵊州市委、市政府,向各位来宾齐聚嵊州表示欢迎。他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先进柔性可穿戴器件与嵊州传统特色产业融合”,是嵊州推动科技赋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柔性可穿戴技术既是全球科技前沿,也是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转型的重要突破口。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将为嵊州产业注入创新活力,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郭玉海副校长代表浙江理工大学对本次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并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该校近些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所斩获的重要成果。他强调,浙江理工大学与嵊州市共建的创新研究院是产学研融合的典范。研究院围绕新材料、智能纺织等领域,帮本地企业攻克多项技术难关,如开发功能纤维材料推动嵊州纺织业发展。未来学校将依托研究院加速成果转化,助力嵊州打造创新标杆。

研讨会首先举行了嵊州市中小学特色科普活动联建合作签约仪式。嵊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浙江理工大学嵊州创新研究院签署了相关合作协议,旨在依托浙江理工大学、创新研究院和江明院士工作站的人才、技术优势,嵊州本地的特色企业、产业资源和相关场地,推动科普教育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开展差异化、场景化的实践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嵊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储备人才,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应创新研究院江明院士工作站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作研讨会主旨报告,报告主题为新型纤维器件的探索与思考。彭慧胜教授表示,纤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尽管已经历5000多年的发展,但传统纤维大多仍局限于防寒保暖、舒适美观等基本功能。彭慧胜院士团队通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在发电纤维、储能纤维、传感纤维、变色纤维、发光纤维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形成了纤维电子学新方向。先后发表了400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了4部专著/教材,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00多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

本次大会还邀请到浙江理工大学陈韦研究员作大会报告,陈韦研究员从纳米到织物跨尺度融合,纳米墨水,创造仿生功能织物等方面介绍了其团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浙江理工大学童再再教授作了主题为高分子结晶调控的精确自组装的大会报告,围绕高分子溶液结晶的调控机制这一科学问题,系统介绍了结晶调控的二维纳米片精准自组装的系列研究成果。

产学研座谈会以科学咖啡馆的形式展开,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彭慧胜院士、陈韦研究员与本地企业家代表、产业界企业家代表、研发人员以及浙理工青年科学家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谈交流。彭慧胜院士为大家分享了其多年积累的前沿科研理念与思考。大家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为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为推动地方乃至更大范围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浙江理工大学嵊州创新研究院院长苏淼宣布本次研讨会圆满结束,期望能够借助浙江理工大学嵊州创新研究院这个平台,持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嵊州企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

会后,彭慧胜院士和相关领导赴浙江理工大学嵊州创新研究院和江明院士工作站进行参观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