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思政 -> 正文

我院张红霞老师荣获“蒋抑厄先生教育基金”奖教金

发布日期:2020-12-07  来源:   点击量:

个人简介:

张红霞,女,1988年8月生,九三学社社员,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丝绸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纺织非遗研究所所长。2019年被评为校首届“金沙引路人”师德师风榜样教师;2017年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评为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年获“纺织之光”教师奖;2014年获校事业家庭兼顾型和三育人先进个人;2015年获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2010年获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奖教金等荣誉。

详细事迹:

兢兢业业育桃李

张红霞自从1988年毕业于浙江丝绸工学院(现浙江理工大学)丝织专业后,在纺织生产一线从事纺织工艺技术研究和产品设计等工作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经验。2004年3月,调入浙江理工大学,从事纺织品设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纺织品设计CAD、织物结构与性能、纺织品综合分析、艺术印染、家用纺织品结构与工艺制作实践等多门课程。同时从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践教学及科研第一线超额工作,积极参与纺织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精品课程《纺织品CAD》等建设。参与各类教改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已连续9年教学业绩考核为A,工作量饱满。

在教学中,她充分发挥自己在纺织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中的专长,注重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丰富和深化了教学内容。为了提高所带的每个学生论文质量,张老师对整个毕业设计全过程严格把关。近三年指导纺织工程(纺织品设计)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18名,优秀生23名。所带本科毕业论文,已获本科优秀论文30篇,校百优10篇,5次评为毕业设计优秀指导教师;积极指导本科生实习,尤其是本科生“纺织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的各个实习环节,主动联系签约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家,带领学生进行认知实习、工程实习、设计实习及毕业实习。


一心一意做科研

张红霞老师在课外投入大量时间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成绩突出。指导学生参加浙江省“挑战杯”、“互联网+”等科研实践活动比赛,已获省赛一、二、三等奖7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指导本科生为第一发明人获实用和外观专利50多件。已连续指导11届40多组学生参加“全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已荣获特等、一、二、三等奖共30多项,她本人已连续十届被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成绩突出

在科研方面,张红霞老师取得众多成果。已先后完成及正在进行参加的国家、省、市及横向等各类科研项目60多项,在完成的项目中已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共19项,其中二等奖10项、三等奖9项,尤其在功能性高档色织提花面料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方面具有较深入的研究,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功能性高档色织大提花纺织品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2007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多功能高档羽绒纺织品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2013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环保型再生纤维及功能纺织制品的生产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2020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功能性高档色织弹性提花女装面料的开发和研究” 获2007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已获授权各类专利150多项,发表研究论文近80篇。设计的纺织面料新产品多次被评为中国流行面料,其中“彩色沙漠”荣获中国纺织面料及花样设计大赛最佳色彩创意奖。

薪火相传非遗文化

张红霞老师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活动。 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纺织非遗类的毕业课题研究,积极申报“结合纺织丝绸非遗技艺的纺织工程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省级教改课题,使纺织丝绸非遗技艺更好地融入纺织专业课程教学,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更加热爱专业。2018年7月,她带领非遗团队前往贵州省黔南州,与黔南州非遗文化中心举行深度交流、合作,并出席了 “黔南州非遗保护与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交流研讨会”,与各界交流经验。2019年2月,她与织锦非遗研修项目组一起,前往云南西双版纳、云南玉溪等地进行调研,为非遗技艺的保护与发展打下根基。从第一期到第八期的“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期间,都承担指导教师,张老师非常用心地对非遗研修学员合作开发非遗创新产品进行交流指导,有的产品后续省赛获奖,有的产品已获得订单生产,为学员公司带来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到专业领域的教学研究,从纺织的技术创新到非遗技艺的保护传承,张红霞老师每一步都做得踏踏实实,让丝线的交织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