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日,纺织学院(丝绸学院)研究生纺织工程第二党支部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海宁杭海面辅料市场,参加第四届“织锦技艺与创新发展”主题沙龙,并实地参观浙江理工大学·海宁中国家纺城非遗纺织馆。此次活动以“传承非遗技艺,赋能产业创新”为主题,旨在通过学术交流与实地研学,深化党员对纺织非遗技艺传承与产业融合发展的认识,激发青年学子服务行业创新、弘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

聚焦学术前沿,共话织锦技艺创新发展
在主题沙龙现场,支部成员与全国纺织非遗传承人、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高校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传统技艺赋能现代产业”展开深入学习。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丝绸学院)教授祝成炎分享了织造技术、纤维材料、产品设计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织锦等纺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强调“在技艺传承中寻求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结合”的重要性。他的观点为研究生党员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思路,支部成员纷纷表示,要将科研方向与国家纺织产业升级需求紧密对接。随后,支部成员聆听了多位非遗传承人的专题分享,这些鲜活案例让党员们深刻体会到非遗技艺在乡村振兴、文化消费等领域的多元价值,进一步坚定了专业报国的信念。

沉浸非遗展馆,感悟纺织文化传承使命
活动期间,支部成员参观浙江理工大学与海宁中国家纺城共建的“非遗纺织馆”。馆内陈列的云锦、黎锦、濮绸、畲绣等非遗作品,以经纬交织的技艺之美展现了中华纺织文明的深厚底蕴。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党员们深入了解纺织非遗的历史脉络、工艺特点及产业化现状。通过数字交互、场景复原等现代展陈方式,党员们直观感受了中式美学的“方圆变化”与“移步换景”设计理念,并深入了解了许村织锦技艺在非遗保护与产业化发展中的创新实践。


此次党日活动以“学术+实践”双线并行的形式,实现党建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支部成员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更在非遗技艺的传承脉络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未来,支部将持续深化与纺织行业的联动,引导研究生党员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中贡献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