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本科生教育 -> 专业建设 -> 正文

纺织工程系举办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5-07-06  来源:   点击量:

72下午,材料与纺织学院纺织工程系在学院会议室举行了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和教学研讨会。专业负责人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陈建勇教授、材料与纺织学院党委书记祝成炎教授、学院院长姚菊明教授、副院长郑今欢教授、副院长周赳教授、纺织工程系全体教师、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部分教师参加研讨会。

首先,周赳教授介绍了纺织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性成果和中期检查情况。纺织工程专业是我省第一批优势专业和教育部第一批地方高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了更好地满足浙江纺织企业对纺织技术创新人才、纺织品创新开发设计人才和国际化纺织品流通运作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国家特色专业和省优势专业建设,纺织工程专业建设紧紧围绕特色地方高校多样化拔尖人才培养开展探索与实践,经常性组织进行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专题研究,提炼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纺织专业综合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形成了以“纺织工程+艺术设计”和“纺织工程+商品贸易”为特色的两大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目标明晰,办学特色鲜明,既加强了学科交叉,又实现了知识的融合,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凸显了特色优势专业的办学理念,确保了现代纺织高素质复合人才培养战略的实施。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许多丰硕成果,主要参与的地方高校多样化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2014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周赳教授还介绍了学校对2016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性意见和纺织工程专业修订2016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2016培养计划方案将以培养纺织工程专业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面向现代纺织业发展人才培养所需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浓缩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课外创新、创业能力,毕业要求总学分整体下降至160学分。祝成炎教授对纺织工程专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要求纺织工程系认真梳理纺织工程专业当前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顺应现代纺织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把握好发展机遇,依托我省纺织行业背景优势,积极稳妥地做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随后,纺织工程专业各方向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学期赴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苏州大学校际专业交流的情况。东华大学为了拓展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适应能力,确立了点面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七个纺织工程专业的柔性专业方向,按柔性专业方向分流进行人才培养,使学生既具有较宽的纺织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纺织及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的现代纺织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天津工业大学提出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以创新型人才、拔尖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卓越工程师)加以培养;专业方向设置为纺织科学与技术方向、针织与针织服装方向、纺织品设计与应用方向、纺织与服装贸易方向、纺织品商务与检验方向五个方向,结合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纺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苏州大学在国际化教学和教学实验条件建设上成果显著。

针对上述问题,全系教师就纺织工程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培养方案制订进行充分研讨。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对现有专业方向名称调整,新增纺织材料专业方向的可行性,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国际化教学以及纺织大类招生及就业等专业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全系教师们一致认为,应该以更加积极务实的态度来推进专业的综合改革工作,力求在专业建设上与时俱进,通过专业品牌化建设来强化优势,以获得社会认同和吸引优质的生源。

陈建勇教授最后对纺织工程专业建设进展和阶段成果进行了肯定,并要求纺织工程专业建设要从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紧密联系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了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践环节等专业建设,强化专业优势,突显理工特色。

本次会议对现阶段纺织工程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果、面临的问题和机遇进行充分研讨,为纺织工程专业2016培养计划修订和调整明确任务,为纺织工程专业在“十三五期间”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地位、品牌化建设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